1952年11月27日,重工业部做出《关于改组综合工业实验所筹备处的决定》,将原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筹备处改组为钢铁、有色、化工三个试验所,正式成立了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,设立化学分析室(501室)和金属物理室(204室)。
1955年,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改为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,全面开展了稀有金属的科学研究工作,还进行了钽铌及稀土纯金属的制取、分析检验,在工艺技术、人才培养、设备条件等方面为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1958年1月,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扩大为有色金属研究院,围绕国防军工所急需的材料,开始进行多种稀有金属提取工艺的研发,以及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和非标准设备的设计。
1961-1962年,有色金属研究院筹建了腐蚀性能试验室,加速了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化的进程。
1965年,吴廷照教授等组装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。
1981年,引进了我国唯一一台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JEM-1000型超高压电子显微镜,并利用该仪器发现了双螺旋钨丝攻关中掺杂钨丝钾泡强化机制。
1983年,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成立。
1985年,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。
1989年,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。
2001年,获CNAS L0642认可资质
2004年,研制了我国第一批混合标准溶液
2010年,研制成功我国首个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标准样品。
2014年,成立国标(北京)检验认证有限公司。
2016年,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2018年,国标(北京)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成为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。
2019年,国标(北京)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标国家新材料评价平台建设项目- 有色金属材料行业,成为有色金属材料测试行业中心。